转自:咸阳发布
锚定高质量 奋进新征程
——咸阳2025年以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金秋送爽,硕果盈枝。漫步咸阳大地,现代化厂房机器轰鸣,新能源基地光伏熠熠,城市商圈人流如织,乡村田野丰收在望,一幅产业兴、城乡美、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咸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聚焦打好“八场硬仗”,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提速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1—6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95.39亿元,同比增长6.3%;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4.49亿元,同比增长3.0%;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0%;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9元,同比增长6.2%……一个个数字,展现出咸阳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紧盯项目不放松 扩大投资强动能
重点项目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定盘星”,也是稳住经济大盘、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
“深化拓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强化‘四个一批’动态管理,完善‘一对一’调度机制,全力争取政策支持,策划包装一批项目,新增开工一批项目,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项目建设作出安排。
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发展,以项目建设实绩实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1月2日,咸阳市2025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举行,共开工重点项目303个,总投资313.92亿元;4月8日,咸阳市二季度重点项目建设暨惠齐电力项目开工活动举行,开工项目123个,总投资325亿元……今年以来,咸阳全力推动项目提速、招商提质,以项目的持续发力,担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在中国西电集团咸阳智慧产业园工地(西安—咸阳一体化“十大示范性工程”之一),运输车辆往来穿梭。该项目副总经理邢峥信心满满地介绍:“项目建设日新月异,主体结构已完工,正加快设备进场,力争10月底西瓷、西材车间投产。”
中国西电集团咸阳智慧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3.64亿元,主要建设先进电工材料、高端电力陶瓷、铝合金精密铸造等3个西电集团核心产业,全面提升电瓷产品、铸造件及绝缘件的高端化水平,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2亿元,拉动就业1500余人。这一项目是咸阳深化高质量项目建设的生动注脚。
走在咸阳大地,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的奋进画卷跃然眼前,在建项目快马加鞭提效率,新开工项目开足马力掀热潮。这一生动场景背后,是咸阳全面落实重点项目分层级分领域包联机制,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开展精准服务,及时协调解决用地、资金、手续等问题,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快达效带来的效应。
项目引建管上,咸阳以“项目管家”等机制为抓手,全面提升项目服务质效,推动项目审批提速、要素配置提效、服务模式提标。同时,全流程推行“挂图作战、清单管理、专班推进”,构建“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推进闭环体系,竭力冲刺重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一切冲着项目上,一切围着项目跑,一切锚定项目拼。1—6月,全市35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0.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1.89%。其中,180个新建项目完成投资183.2亿元,176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276.67亿元,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支撑。
工业增速“领跑” 增长动能澎湃涌动
8月7日,咸阳蓝博机械有限公司车间,20台自主研发的上下料机器人高效运作,使生产效率提升30%,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
“我们高度重视科技研发,产品的品质、结构以及加工工艺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上半年,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咸阳蓝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利军说,企业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产品远销德国、英国等国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李赟/摄
咸阳蓝博机械有限公司科技创新提升效能,是咸阳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工业,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写照。
今年,一股智能浪潮正席卷全市装备制造业,从设备升级到整厂赋能,数字化转型已全面铺开。众多领先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拔地而起,智能制造新模式深入汽车、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了数字翅膀,铸就了强劲新引擎。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智改数转’行动,让企业始终成为经济发展稳大盘的‘压舱石’。”咸阳坚持这一理念,对企业实施数智化改造。目前,累计改造规上企业520户,其中150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7户,先进级智能工厂21个。
政策保障和服务上,咸阳强化运行调度,建立常态化运行监测机制,通过加强偏离度管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预警和处置,为工业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抓好惠企政策兑现,最大限度发挥政策资金效用,激发企业释放产能。今年以来,兑付省工信厅2024年四季度稳增长政策资金1750.5万元,上半年稳增长政策资金1200万元。
政策护航的温度、技术革新的速度、产业升级的力度,让工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4%、2.1%、17.5%,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分别同比增长28.7%、24.9%、20.4%;精甲醇、食品制造机械、集成电路分别同比增长30.6%、20.0%、13.1%,工业增长动能持续强劲。
特色农业持续增强 群众腰包“越来越鼓”
“坚持稳粮、优果、扩菜、强畜,积极发展现代种业,推广苹果新优品种,扩大设施蔬菜规模,提升羊乳产业竞争力,做好茯茶等‘土特产’文章,建好都市圈‘粮袋子、菜篮子、果园子’……”
今年,全市上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力以赴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筑牢了经济发展根基。
8月6日,永寿县甘井镇烟庄村的果蔬产业发展服务中心,29座现代化农业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村民们穿梭其间,娴熟地采摘着成熟的圣女果。
“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收入千把块,现在大棚圣女果亩产9000斤左右,按批发价算能挣3万多。”提起村里的大棚产业,村民们个个脸上写满了幸福。
烟庄村群众的幸福,得益于咸阳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战略。
“锚定农业强市目标,着力抓龙头、搭平台、铸链条、建集群,持续推进粮食、苹果、蔬菜、茯茶等8条特色现代农业全链条开发、全产业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咸阳坚持这一思想,逐链条制定全产业链提升方案,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和集体经济。
在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中,咸阳实施苹果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三大行动,全面打响“咸阳马栏红”苹果品牌,新建高标准果园3.81万亩,高接换优1.73万亩,推广国育新品种27万亩以上,建成省级高质高效示范园35个,“咸阳马栏红”品牌价值有望突破百亿大关。
蔬菜产业提效升级,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生猪、家禽存栏显著增长。产业融合深度推进,新增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1家,龙头企业总数217家,乡村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上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76.87亿元,同比增长3.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08.68万吨,同比增长4.4%;猪牛羊禽肉产量9.81万吨,同比增长6.6%。同时,咸阳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统筹“五良”深度融合,扎实推进粮食单产大面积提升行动。上半年,全市297.10万亩夏粮总产量89.72万吨。
城乡融合发展 民生福祉更“厚重”
“车有地方停,电有地方充,小区干净整齐,心气都顺了。”在渭城区渭阳新村小区,谈起新改造的公共区域,居民们纷纷点赞。
渭阳新村小区的变化,是市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给群众带来的幸福。今年以来,咸阳坚持把改善居住环境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健全完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美化居住环境,努力在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重点做好楼主体屋面防水、增加外墙保温、外墙粉刷、上下水主管道更换、小区室外雨污分流、管线落地、增设绿地亭廊、安装路灯摄像头、增加停车位等。”咸阳明确了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全面完成今年121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改造成果。
为解决老年人、残疾人出行问题,咸阳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进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今年,全市计划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04部,截至6月底,共完成加装62部,42部正在施工。
健康服务上,今年以来,咸阳对8227名孕妇免费开展产前血清学筛查,筛查率97.87%;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8310例,筛查率98.52%;听力障碍筛查8199例,筛查率97.20%。为44787人提供免费宫颈癌筛查服务,为42463人提供免费的乳腺癌筛查服务,为女性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教育惠民上,上半年,完成91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新增学位1690个;65所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项目,已建成49所,新增学位1680个;18所普通高中建设项目,竣工12所,预计新增学位600个。
全市投入374.56万元,改善17所学校食堂供餐环境。下达国家及省市各级资助资金1.16亿元,已发放7428.46万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54万人次,实现资助对象全覆盖,应助尽助、不落一人。
同时,咸阳点题式解决了一批痛点难点事项。截至目前,咸阳累计投入33.3亿元,开展清洁取暖试点建设,惠及群众82.5万户,城区清洁取暖率达100%、农村地区达96%,全力守护好生态底色。
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谋发展。接下来,咸阳上下继续坚持干字当头、奋发有为,谋深谋好载体抓手,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勇争先促发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贡献力量。
]article_adlist-->
编辑:任凤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声明:我们重视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图片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侵权的,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RECOMMEND
往期推荐
咸阳:古城新颜,文化根脉传千年!
来破译!咸阳人的语音密码→
咸阳:文艺创作绘就文化强市新图景
]article_adlist-->嘉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