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杰生时隔6年再访华,中国给的待遇不一般。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已经抵达北京,这是2020年以来,印度外长首次访华,中方也给了较为特殊的待遇,安排高层出面接见。
虽然苏杰生并非首个访问中国的部长级高层,在他之前,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还有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之前都趁着上合防长会来了一趟中国,但他们都是来开会的,只有苏杰生是“结合与会访华”。
【苏杰生时隔6年再访中国】
之所以有这样的待遇,主要是赶上了中印关系改善的积极势头。苏杰生上次来中国,是2019年8月,那时候他才当上外交部长没多久。
那时候,苏杰生对中印关系的措辞还算积极。不过第二年中印间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很清楚。
因此接下来这几年,苏杰生的口吻,就带有较为突出的对抗色彩,把中国描述为印度的“复杂挑战”。
随着去年中印领导人在喀山举行双边峰会,苏杰生再次调整了口风,寻求让中印关系“回到五年以前”,差不多就是他第一次访华的时候。
但还是那句话,与印度打交道,不能光听他们怎么说,还是得看他们怎么做。
【2019年,苏杰生首访中国,结果第二年中印关系因实控线冲突转冷】
这次苏杰生与中方高层见面,并没有讨论太多实质性的内容,这部分是留给后面的中印外长会谈的。
从外交部的通报中可知,双方主要回顾了中印关系这大半年来的“重启再出发”。中方对苏杰生强调,中印都是发展中大国,也是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对双边关系的正确选择,是做互相成就的合作伙伴。
接下来,中印要继续落实高层共识,推动务实合作,尊重彼此关切,从而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苏杰生这边也讲,愿意保持中印关系的发展势头,加强两国在多边机制的沟通协调,同时支持中方办好今年的上合峰会。
【在苏杰生之前,印度防长已经访问过中国】
这就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怎么样才算是“支持中国办好上合峰会”?光是口头上说几句漂亮的场面话,没有任何说服力。
毕竟谁都知道,过去几年,上合无论是政府首脑会议,还是说领导人峰会,莫迪都没有来,而是让苏杰生代为出席。
尽管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苏杰生在莫迪政府中的地位不一般,不只是一个外交部长那么简单,早在苏杰生当上外交部长之前,莫迪就有意让他在对华外交事务上扮演更加突出的角色。
但更多时候,印方如此安排,只会让外界认为,莫迪政府在刻意与上合保持距离,不愿意参与中方主导的多边议程,而是想着在全球南方另起炉灶,争夺影响力。
印度那边的有识之士就批评过,莫迪这么搞,只会让自己的外交政策显得很别扭。至于印方能不能趁着中印关系改善,对这种做法予以修正,那又另当别论了,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也不是说改就改的。
【明年轮到印度主持金砖峰会】
但不管怎么说,如果苏杰生访问中国,是为了莫迪后续访华参加上合峰会作铺垫,那么“支持中方办好上合峰会”这句话才有足够的含金量。
更何况,从明年开始,印度将担任金砖的轮值主席国,因此莫迪可能也很想听到,中方对他承诺“支持印度办好金砖会议”。
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印于今明两年,先后分别举行上合金砖两场峰会,恰恰是一次实现领导人互访的战略机遇。
去年两国在金砖喀山峰会上举行了双边会谈,开启了外交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如何在这个框架下更进一步,双方都可以说是“驾轻就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还有一个细节比较耐人寻味,根据印媒那边的说法,苏杰生向中方通报了中印互动迄今为止取得的进展,并特意提到,他时隔五年来华,正值“国际形势复杂”,称中印坦诚交换意见和观点“至关重要”。
【过去上合开会,都是苏杰生代替莫迪出席】
只是我们都知道,当“坦诚”两个字作为外交辞令出现时,往往意味着什么。当然中国不会排斥这种坦诚,该打开天窗说亮话时也不含糊。
接下来,中方外长可能会回访印度,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讨论实控线问题。当中印外长实现互访后,莫迪访华的基本条件也就差不多了。
我们在描述印度的外交战略时,最常用的词汇是“功利”,但要想见风使舵,也得有明显的风向可供参考。
换句话说,面对目前的国际变局,印度最为得心应手的地缘政治投机,已经没有以往那么好使了,也要寻求稳定性。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哪怕是莫迪政府也不得不承认,改善后的中印关系,是地缘稳定性的重要来源,延续此前的对抗基调,只会是得不偿失。
嘉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