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鄱大地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土地上,红色记忆与艺术创作始终保持着深刻的精神对话。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这里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创作者更通过美术作品构建起跨越时空的精神图景。
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江西省美术馆联合赣州美术馆、宜春市美术馆共同举办展览“红色记忆”品牌系列展“图像·记忆——美术作品中的革命叙事与精神图式”。展览精选了活动组织单位馆藏精品百余件,以版画、国画、油画、水粉、雕塑等多元艺术形式,构筑起革命事件、文物、人物、圣地及基因传承五大相互关联的叙事维度,重构革命精神的视觉化叙事体系,以期带领观众在共同的“精神图式”中穿越时空,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感受革命精神的永恒魅力。
篇章四:圣地重构——革命地理的空间诗学
此篇章以革命圣地为主体,艺术家通过对历史原境、旧址等场域的描绘,以视觉语言转译其精神内涵与空间叙事。创作了《山高水长》《巍巍井冈》《红色瑞金》《英雄城》《春天里的八角楼》《红色摇篮——致敬祖国大好河山》《江西是个好地方》《井冈山·黄洋界》等经典作品,让观众在空间的转换中体悟到革命地理的历史厚度。
展开剩余71%在美术作品中,地点与场所是跨时空性的历史再现,抑或是作为记忆与情感寄托的物化承载,有其自身的深刻意义。如《共和国摇篮瑞金》《红色记忆井冈山》《英雄城》《红色故里》等作品,以江西的革命历史旧址为主体,搭建起联结历史与当下的桥梁。周晓峰先生的版画作品《英雄城》创作于1977年,正值八一南昌起义五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循着作者的目光,观者得以重返历史现场,立于八一广场东南角的高处俯瞰老南昌中心地带的景观。此刻,沁入纸间的色墨仿佛夹带着光斑擦拭着不断变迁的景物,“四块草坪”“主席台”以及“老博物馆”等重要建筑、空间如今已然不复存在,而“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万岁馆”则依旧留存,静默的叙述着老南昌的独家记忆,折叠出几代人对这座城市的情感。
《英雄城》周晓峰
版画 51×105cm 1977年 江西省美术馆藏
宜春学院教师万新的中国画《春天里的八角楼》同样聚焦于革命历史场域的当代表达,再现了一幅江西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红色故居新画卷,画作形式概括而又富有温情。万新有意识的思考画面布局的结构与形式,并不囿于传统的“三远法”式构图,而是灵巧地汇通了西方的透视语言,将不同层次的建筑分置于画面。同时,以大量的留白和墨块交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奇异的空间感。画作中朴拙渴润的色彩予以观者清丽典雅的感知氛围,仿若置身于一个寂中有声的时空,身侧风吹树摇、山草低吟、万物欣荣。
《春天里的八角楼》万新
中国画 180×180cm 2024年 江西省美术馆藏
而《红色摇篮——致敬祖国大好河山》系列、《红色瑞金》等作品将革命圣地的永恒性和精神性熔铸于瓷板之上。江西瑞金,被誉为“共和国的摇篮”,铭刻着中国共产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李振华、黄蔚与胡天龙合作绘制了瓷板画《红色瑞金》,作品呈现出高温颜色釉烧制后丰富而浑厚的色彩层次,釉色交融。画作生动的勾勒出瑞金的壮丽景致,远处霞光氤氲,层峰高耸入云;近处草木苍翠,辅以粉彩釉料点染装饰,整幅作品洋溢着融融暖意。
《红色瑞金》李振华、黄蔚、胡天龙
瓷板画 111×52cm 江西省美术馆藏
展览持续展出中 欢迎大家前来观展
供稿 | 展览科
初审 | 肖念 复审 | 谢侃如 审签 | 杨铁男
发布于:北京市嘉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