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9男篮世界杯的赛场上,中国队以97比78的悬殊比分大胜约旦,取得了本届赛事唯一一场胜利。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由后卫杨溢创纪录的17次助攻、张博源全场最高的22分以及郇斯楠5次盖帽等精彩表现共同铸就。然而,这短暂的喜悦,却无法掩盖中国U19男篮在面对欧美球队时0胜5负的残酷现实。 这不禁让人深思:为什么我们的男篮,年龄越大,似乎越惧怕欧美强队?那些在17岁时能战胜的对手,为何到了19岁就难以匹敌了呢?
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长期以来沿用的战术体系——高位逼抢、快速反击的“美式打法”。凭借着亚洲球员普遍不及的静态天赋和运动能力,这种打法在中国男篮与亚洲球队交锋时屡试不爽。中国男篮在各个位置上往往占据体型优势,依靠强大的身体对抗和犀利的反击轻松压制对手。然而,当面对欧美球队时,这种打法却完全失效。美洲球队的身体天赋和运动能力远超我们,我们的逼抢在他们眼中如同慢动作,不仅无法奏效,反而容易被对手反抢,陷入被动。而欧洲球队则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严明的战术纪律,即使运动能力与我们不相上下,也能通过娴熟的传球配合轻松撕开我们的防线。
一旦高位逼抢被轻松化解,年轻的中国球员们往往会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他们长期以来习惯依赖这种“杀手锏”,一旦失效,便会手足无措,最终导致惨败。
展开剩余46%事实上,对阵亚洲对手时,依靠体型优势和高位逼抢反击的确能取得轻松的胜利,让中国男篮在亚洲赛场称王称霸。然而,这种战术体系却无法支撑我们在世界舞台上立足。更令人担忧的是,亚洲对手近年来通过归化球员的方式,迅速提升了整体实力。菲律宾、黎巴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纵队”,而约旦、韩国、日本等球队也都在关键位置上启用美国外援。亚洲篮球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使得中国男篮依靠高位逼抢取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改变这种依赖“速胜”的战术风格,不能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和投射能力的提升,那么未来,即使面对亚洲球队,我们也可能面临巨大的挑战。竞技体育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中国男篮而言,是时候摒弃旧有的战术模式,寻求突破与创新了。
"
发布于:江西省嘉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